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达诚基金何盼盼:债市波动的原因是什么?会持续多久?

2025-09-04 08:40 来源:华尔街财经  阅读量:6580   会员投稿

近期,权益市场继续延续强势走势,量价齐升,不仅成功站上3800点,3900点似乎也已经近在咫尺。反观近期的债市表现,则是延续了此前的震荡走势,相对之前而言波动有所加剧。那近期债市的波动原因究竟有哪些?

01债市波动加剧原因在哪儿?

近期债市波动加剧,尤其长端利率快速上行,市场关注未来波动是否会进一步放大。我们综合市场动态、政策信号等因素来看,债市波动存在短期上行压力,但中期上行空间可能有限,近期波动的核心矛盾仍在于股债跷跷板效应、政策预期和机构行为的博弈。

一、短期波动上行的驱动因素

1.股债"跷跷板"效应持续强化

A股持续放量上涨(8月18日沪指创十年新高,市值突破100万亿元),显著分流债市资金,风险偏好抬升压制债市情绪。若股市继续强势,债市抛压和赎回负反馈风险可能加剧波动。

资金迁徙效应:居民存款加速搬家至股市(7月住户存款减少1.11万亿元),理财和债基面临赎回压力,中长期纯债基金连续5日净赎回,加剧流动性摩擦。

2.政策预期与流动性扰动

央行态度边际变化:二季度货政报告删除"加大逆周期调节"表述,新增"防空转"要求,市场对降息预期降温,10年期国债利率中枢或上移至1.75%~1.80%的"再平衡区间"。

税期与资金面收紧:8月税期走款导致DR001升至1.50%,尽管央行单日净投放4657亿元逆回购,但资金利率仍高于7月水平,短期流动性压力未完全缓解。

3.交易结构脆弱性凸显

30年期国债此前因"资产荒"吸引大量投机资金(如农商行、跨资产投资者),超长债抛压未结束,收益率可能进一步上行至2.2%~2.3%(去年底水平),若突破2.3%或触发更大范围止损。

配置盘缺位:保险资金因债券收益率偏低(净投资收益率降至3.6%)转向高股息权益资产,银行负债端流失削弱配债能力,增量资金不足放大市场波动。

二、抑制波动上行的支撑力量

1.基本面尚未支持趋势反转

7月经济数据疲软(固投增速放缓至1.6%、地产全链条负增长、社零回落),中长期看债市核心矛盾仍是弱复苏现实。若后续数据不及预期,利率上行空间将被压制。

2.政策"稳杠杆"约束利率上限

监管层明确避免系统性风险,央行或通过流动性投放(如逆回购、买断式操作)对冲市场恐慌。若10年期国债突破1.9%,可能触发降准降息预期升温。

财政贴息等结构性政策替代"大水漫灌",但全面收紧概率低,DR007中枢大概率维持在1.5%附近。

3.机构行为逐步理性化

部分配置资金已逢高入场:10年期国债1.75%以上、30年期2.0%以上被多家机构视为配置价值区间,银行和保险的"基本盘"需求或逐步释放。

曲线陡峭化策略普及:基金缩短久期、增配5年内利率债,降低长端波动冲击。

02债市波动还会持续多久?

基于目前的股债市场表现,我们对后续债市波动上行空间有以下几种情景的猜测:

情景一:短期继续上行,触发条件是股市突破3800点+赎回负反馈,十年国债波动区间或在1.8%-1.85%,30年期国债2.2%-2.3%;

情景二:震荡企稳,央行加大流动性支持+经济数据弱于预期,十年国债波动区间或在1.7%-1.8%,30年期国债2%-2.15%:

情景三:若股市回调+降息落地,十年期国债或回到1.65%以下。

就目前来看,我们认为情景二的概率更高,其次是情景一。

短期(1个月内)来看:股债跷跷板、赎回压力和政策空窗期可能推动波动率进一步上行,尤其需防范30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破2.2%的阈值风险。

中期(1-3个月)来看:经济弱复苏+央行"稳杠杆"基调下,利率趋势性上行概率低,10年期国债1.8%或是阶段性顶部,调整后或再现配置机会。

综上所述,债市波动短期仍有上行压力,但基本面与政策底限约束下,趋势性走熊的可能性较低。建议投资者缩短久期、分散资产类别,并密切跟踪股市情绪与央行对冲力度。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