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研究 >

孝亲敬老30年、退休仍要“老有所为”,来在广东的他们“不服老”

2025-11-02 23:24 来源:金羊网  阅读量:4959   

日前,2025年中华孝亲敬老文化传承创新大会暨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活动评选表彰会在京召开,会议表彰了1290个全国“敬老文明号”和1990名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

广东有两位代表赴京参会。其中,江门市老年学学会理事、江门市“爱与陪伴”志愿服务队队长孙有科作为广东省荣获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代表参会,深圳市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朱鸣学作为广东省荣获全国“敬老文明号”代表参会。

孙有科:

30年坚守一线,书写孝亲敬老温情故事

从长情陪伴阿尔茨海默症母亲到为成千上万老年人提供临终关怀、养老、权益保障、急难救援等多维服务,孙有科把“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从家庭延伸到全社会,以30年奉献诠释孝亲敬老、崇德向善的精神。

2014年,孙有科的母亲被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症,记忆逐渐衰退。十年来,孙有科承担起24小时照料重任:清晨将食物切小块喂给母亲,深夜查看母亲被褥是否盖好。在母亲焦躁不安时,他拿出老照片轻声讲述过往的温馨;在母亲迷茫无助时,他给予温暖拥抱抚慰她的敏感心灵。衣服上的饭渍、熬红的双眼,都是他孝老爱亲的见证。

秉持“老人需求在哪,服务就到哪”的理念,1995年,孙有科担任专职社会工作者,投身养老服务。为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他在社区开设“银龄学堂”,绘制《智能手机使用漫画手册》,亲手教会300多名老人使用手机。为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他发起“平安计划”,为高龄独居老人安装紧急呼叫装置和平安通手机,有效保障了老人居家安全。

2008年9月,孙有科与12位志同道合的伙伴组建了江门市首支临终关怀队伍——“爱与陪伴”服务队,开启17年“生命摆渡”之路,累计为400余名老人提供“儿女式陪伴”,帮助他们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旅程。

2012年至今,他在养老院开设“阳光谈心室”,并推行“低龄助高龄”互助养老模式,65岁的周姨每周为独居老人读报,70岁的杨叔义务为失能老人修理轮椅。“在这里,每个老人都既是被照顾者,也是奉献者。”孙有科言语中充满欣慰。

让孙有科感到欣慰的是,儿子接过了孝德家风的接力棒,成为新一代的敬老爱老践行者。在孙有科的言传身教下,儿子从小跟随他参与志愿服务,为孤寡老人送去米面粮油,大学时期更主动前往山区支教。2023年,孙有科家庭获评“全国最美家庭”。

深圳市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

耕耘15载,搭建新时代“老有所为”平台

在深圳,有一群特殊的“银发专家”,他们退休不退志,持续奔走在乡村振兴、医疗教育支援、企业技术攻关、社区科普服务的第一线,他们是深圳市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的成员。这个拥有4854名中高级职称专家的组织,用专业知识与热忱情怀,书写着新时代“老有所为”的故事。

自2009年成立以来,深圳老年科协始终把关爱老年群体作为重要工作。在深圳湾实验室、在深圳大学海洋文化科普教育基地、在比亚迪全球总部......一群白发苍苍的“学生”认真聆听着最新科技讲解。这是深圳老年科协常态化开展的“老年科普行”活动,2024年至今已组织2800多名老科技工作者走进62个科技创新企业及科普教育基地,覆盖自然人文科普、创新科技前沿、城市发展脉络、未来产业探索四大主题领域。

早自2011年起,深圳每年组织医疗、教育、科技等方面的老专家、老教授赴深圳对口地区展开工作,悉心援助了新疆喀什、西藏察隅、深汕特别合作区、广东河源汕尾、广西田林及巴马等地。他们凭着无私奉献的精神、认真负责的态度、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受到了受援地群众的赞誉。

深圳老年科协老专家们在服务企业、助力经济发展方面同样不遗余力。助企攻坚方面,自2021年起,持续组织老专家赴科技企业开展技术帮扶,已助力攻克23项关键技术难题。2024年,174名对口老专家走进21家企业,建立了10个老专家工作站。2025年将搭建20至30个老专家服务团、建立10个老专家工作站,在助力科技企业特别是大健康科技创新型企业有序发展方面贡献老年科技群体的力量。

“老专家们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社区科普服务、助企攻坚、创新孵化等事业,既是对‘老有所为’人生价值的生动诠释,更是服务国家大局、参与时代建设的具体实践,意义非凡。”深圳市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朱鸣学表示,“正如一些老同志经常说,退休了就要忘了年龄,忘了曾经的职位,忘了曾经的名和利,但是不能忘了曾经追求的理想、信念和初心。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